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在政府連年壓抑房市之下,房市現已身受重傷。據住展雜誌統計,近三年來北台灣新成屋、預售屋成交金額連年驟跌,結果顯示近三年成交金額一路溜滑梯,104年成交金額更是少到不可思議,竟只剩約2,200億元,較103年銳減約55.87%,更比102年重跌約75.43%,成交額為近十餘年來最低,顯示政府似乎有救市的必要性存在。

成交金額 已落至谷底
從表一來觀察,102年底成交金額高達約8,954億元,多頭氣勢銳不可擋。但103年初,財政部長張盛和拋出房地合一稅構想後,因房地合一稅干擾、遲遲不定案而導致買方縮手,當年底成交金額大摔至約4,986億,驟滅約44%。
104年房市轉為買方市場後,市況更加嚴竣,當年度公開的新建案成交金額竟比腰斬還淒慘,僅約2,199億元,銳減約55.9%,成交量僅約103年度的4成4,更僅約102年度的2成5。
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,「腰斬」已不足以形容目前房市慘況,根本是腰斬再腰斬,房市成交量已「被打趴在地上」,急需救醫急救。若政府擴大放寬房市管控,加上業者讓價空間進一步擴大,105年度總體成交金額可望止跌回升,擺脫交易冷冰冰的窘境。
大台北新建案 慘淪殺戮戰場
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進一步表示,從北台灣三都來看,三都均無法倖免於難,通通被拖下水。其中,台北市因有囤房稅與房屋標準單價調漲衝擊,堪稱最大受災區,104年新建案成交金額僅約416億,成交量為三都中最少,年減幅更高達約63%左右,衰退幅度十分驚人。
台北市各行政區中,以信義、士林、文山和南港等區年衰退幅度最劇烈,新建案成交金額年減逾8成以上,只有中正、大安二區不減反增。不過,北市衰退幅度較大的信義區,成交量大減主因是新推案只有一個,成交量自然不易放大。
新北市104年成交金額雖然還有約903億,為三都中最高,但年減幅仍高達約51%,萎縮幅度僅比台北市好一些。在新北市各行政區中,年度成交量衰退幅度最大的分別是淡水、蘆洲與林口,但板橋、土城、八里與鶯歌卻是逆勢增加的區域,尤以鶯歌增逾1.5倍最為亮眼。

房市快升天 政府應積極救市?
至於桃園市的部份,104年度成交量同樣慘淡,所有行政區成交量年增幅全為負數,尤其是新屋、平鎮與大園等區,年衰退幅度均超過8成。然而,新屋成交量大減的原因,是因為供給減少所導致;新屋大部份舊建案已消化完畢,新供給量少,線上餘屋量不多,成交量減少是合情合理。
何世昌指出,若政府或該重視房市嚴竣市況,考慮急救的可能性,避免房市下行幅度過劇。縱使現在大多建商還撐得住,但靠成交量為生的廣告代銷與房仲業者,生存將被逼入絕境,已有多家大型代銷業者陸續裁員縮編,衝擊高於預期。而在政府擴大救市前,業者或許也該考慮降價自救,以熬過這波寒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