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住展房屋網】今年中央推出的前瞻計畫,焦點多半集中於軌道建設,但其實採競爭式的「城鄉建設」,經費規模也不小,且比起軌道建設,城鄉建設的性質更像選舉綁樁,因為這種競爭式預算,正好可讓政治人物拿來當作爭取建設的最佳政績。
不過撇去選舉考量,城鄉建設若真能提升地方生活品質、為各地創造繁榮,就算有些微政治作秀的成分,倒也不是不能接受;但倘若建設內容了無新意,對區域發展的幫助也不大,那就真的是浪費民眾的民脂民膏了。而最近內政部營建署搞的「城鎮之心工程計畫」,就是典型的浪費案例。
城鎮之心計畫經費規模達63億,將選出22個城鎮、利用4年時間進行特色性再造,日前遴選結果出爐,包括基隆港區的山海串聯計畫、台中市區的鐵道綠廊計畫、嘉義市的香川綠廊計畫等都雀屏中選。至於北市方面則沒有提案,也因此遭民代及媒體質疑爭取建設的態度不積極。
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得為北市叫聲委屈,因為城鄉建設的部分政策目標,在於拉近城鄉間的差距,而北市貴為首都,多年來資源充沛,都心建設與商圈發展皆海放其餘各縣市,平心而論,本來就沒有必要、也不應該繼續跟其他縣市搶資源。因此北市不提案爭取的作法,非但不該被批評,反而應對於北市的理性給予掌聲。
其實政策的規劃,本來就應該秉持理性,而非一味為了有而有,就拿本次各縣市所提的城鎮之心計畫來說,許多都是過去幾年就在作的事情,現在只是把過去的東西重新包裝,拿來爭取預算而已,若這些建設內容能為城鎮生活帶來顯著改善,早在過去幾年國人就應該有所感受,但事實上民眾有感程度卻與砸下去的稅金不成正比。
至於城鎮之心所謂的「塑造特色」,聽了就令人膽戰心驚,還記得多年前官方曾砸下大打銀子,在全台各地打造所謂的「形象商圈」,當時也說要創造在地特色商圈,為區域帶來繁榮。
結果多數的形象商圈僅流於表象,許多商圈甚至等不到風光就走入沒落,所謂的地方特色也僅淪於口號,如今只剩整齊一致但沒有特殊性的招牌以資悼念;今日中央所推的城鎮之心,就充滿了形象商圈失敗的濃厚既事感,63億的經費,最終到底為誰帶來繁榮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