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住展房屋網】臺北市公告土地現值將在明年元旦公布,北市府先行舉辦說明會,指出北市不動產交易量穩定成長,呈現「量溫價穩」的趨勢。地政局表示,前年九月至今年九月,區內買賣移轉登記案量成長最多為文山區,案量較去年同期增加714件,地價指數僅小幅上升,至於地價上漲原因,為土地利用規劃改變,及政府給予容積獎勵。
地政局也指出,區內12行政區的地價指數皆有成長,其中又以南港區、中山區以及大安區的漲幅最為明顯,大同區、士林區和文山區則較為平緩。但同一行政區內仍有上漲及下跌的地區,分析地價上漲原因,與容積獎勵有密切關係;地價下跌則與疫情有所連繫,如東區商圈和士林夜市所在區域,因店面空置率高、租金跌等因素,影響到土地現值,其中又以旅館多的地方,下跌最為明顯。
初步調查結果和實際房市的趨勢相同,但論實際價格,依然比市價低上取多,因公告土地現值是課徵地價稅的標準,可見政府體諒產業受疫情衝擊,願減少稅收與與民眾共體時艱,但待疫情影響過去,政府仍應將公告土地現值調回常規數值,以維持稅收正義。
至於商圈沒落、店面空置率高使地價下跌的問題,政府也應帶頭提出解方,輔導受挫產業改變經營模式,在後疫情時代繼續生存,尤其是受影響最大的旅宿業。至於在容積獎勵的誘惑下,除了推行揚湯止沸的補助措施,該如何說服業者繼續經營?若政府想打房,就應先重點思考此問題,因如果旅宿業者決定將現有建物砍掉重練,房市中便將出現大量都市蛋黃區的建案,加上低利等因素,勢必會帶給北市房市帶來一波震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