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住展房屋網】在東漢蔡邕所寫的《琴操·九引》這本書中,紀錄著一篇樂府古辭《箜篌引》,這首樂府是這樣唱的:『公無渡河,公竟渡河。墮河而死,將奈公何。』
《箜篌引》的故事發生在韓國,當時有一個船夫名叫崔子高,他在清晨時看見一位男子喝醉了酒,手拿著酒壺,走路搖搖晃晃正要徒步過河,這位男子的妻子追在後頭,遙喊著說:『很危險!不要渡河!』
那位男子不知是喝醉了、還是沒聽到,依然執意渡河。雖然其妻想跑過來拉住他,但終究未能趕上,男子最後還是走進湍急的河水中,但走沒多久,被河水淹沒而死了。
男子的妻子很傷心,呆坐在岸邊並彈起豎琴,唱著『公無渡河』這首歌;唱完之後,她也絕望的跳河自盡了。而這首歌的大意,就是『我勸你不要渡河啊,但你卻偏偏坔持要渡河。而你沒入水中身亡,我又能拿你怎樣呢?。』
聽完這個故事,也許有的人覺得誇張而不實。可事實上,類似的情節在歷史上不斷重演,而最近的房地產市場,不就正如這首歌的內容嗎?
當政府都已經放話要抓紅單、不想看到炒房太猖狂,多數業者心領神會,知道該收斂了。但偏偏就有業者不信邪,繼續宣稱『一天完銷』、『已經預約幾百組』、『熱銷幾成』,甚至有的建案廣告還大剌剌把接待中心爆滿的照片登出來。
少數業者不當的行為,豈不是在捅馬蜂窩嗎?引來政府打房,無疑拖其他無辜的業者陪葬,狀況跟《箜篌引》裡執意渡河的男子、陪葬的女人有什麼兩樣?
因此,在風聲正緊的時候,雖然房市成交還算穩定,但建議業者應該儘量克制。為了顧全大局,就算建案大賣,也不要像過去一樣敲鑼打鼓給全天下人知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