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住展房屋網】疫情持續嚴峻,北北桃危機四伏,人心惶惶。鬆懈之情有收緊,畢竟還是好的。小疏忽惹大禍,防疫不可大意;尤其滿話不可說,自我吃噓完全無濟於事。等全球解套後,愛怎麼講就任它去講,現今且閉咀戴罩。
還是再談打房,另一廂也還在買房。近時聽聞物件成交,北、中、南部都不乏其例,包括這兩年來最慘的旅館,逢低接手者不少。危機入市的先例如二○○三年的「非典之疫」,豪宅低價撿到者,事後津津樂道。況現時股市數千點大行情的贏家們,掏一些來買樓,完全不喫力。
從自住戶的考量條件來看,交通便利和學區列在前頭。而這便是多年來房地價高低的關鍵。不過,從去年疫情開始,一年半以來,島民出現了新的顧慮和想望。由於全球種族衝突風潮掀起,在島千日好,出國一日難,成為現實寫照。
跨國工作求學或往來旅居,面臨瘟疫和人際衝突的雙重威脅,僑居者油然而興回歸之意。至少,原盤算出國而打消行程者不計其數,這些人對房地產的規劃和處理自另有想法。譬如,是否要花大錢去購屋舊金山灣區的樓房,日前才發生亞裔如性被襲擊。這或許是驚歎號,也是句號,危地莫居,危邦莫入,很容易判斷。
因此,自住客增加而導致房價跌不下去,這是合理的支撐元素,人為炒作哪有如此力道?行政院曾說通貨膨脹,經濟景氣好,財政許可就會加薪,軍公教好消息。其實每回官方調薪之前,物價都已先上漲。雞排、魯肉飯、夜市點心零嘴,誰不想漲價,反映成本,有何不可?
既然這樣,建材人工都漲價,新樓房自然也不例外;至少不能因被打房而賠本售屋,此即市場機制。打房族祭出的稅制懲罰或房貸減成,受傷害者其實都是無辜的一般購屋族。至於那些用幾億現金成交豪宅者,哪會擔心區區的囤房稅、房地合一稅,更不同乎什麼可笑的實坪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