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哥談好宅》地震、氣候都怕它 外牆磁磚潛藏的居住風險 購屋族必看

部分大樓外牆因磁磚掉落架設防護網,不僅不美觀,也只是治標不治本。
近年來,外牆磁磚掉落事件頻繁發生,無論是地震、暴雨、極端氣候變化,還是施工品質問題,都可能導致磁磚脫落,甚至砸傷行人。

文、圖/戴雲發

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,且為海島型氣候,建築外牆飾材承受著來自環境與時間的雙重考驗。因此,選擇一間安全、耐久的好宅,不僅要關注結構設計,更要了解磁磚工程的關鍵細節。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兩大類磁磚脫落原因

極端氣候加劇天災破壞力,長期間接毀損建物。圖/PEXELS

就我從業多年經驗觀察,磁磚脫落的原因可分為「自然因素」與「人為因素」。前者包括地震、颱風、氣候溫差變化、暴雨侵蝕等,都可能導致磁磚脫落;後者則包括施工品質不良、材料選擇不當、建築老舊逐漸劣化等。

預防磁磚脫落的關鍵措施有三:正確的施工工法、定期檢查與維護及緊急應對措施。先來談有關正確的施工工法,主要因為磁磚貼附工法直接影響其牢固度,建議採用以下方法來確保磁磚與建築物結合緊密。

其一,使用適當的黏著劑時,須針對不同磁磚類型選擇相應的施工方式。其二,在磁磚貼附前,確保牆面乾燥、平整,以避免水氣殘留影響黏著力。其三,進行「拉拔試驗」,檢測磁磚與牆面的附著力。最後,留設適當的伸縮縫,以因應氣候的熱脹冷縮。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接著是關鍵措施二:定期檢查與維護。這裡需要觀察磁磚脫落的初期徵兆,包括目測檢查、敲擊測試及紅外線檢測。當目測檢查時,須觀察外牆是否有白華(壁癌)、裂縫、鼓起或變色等異常情況;進行敲擊測試,當輕敲磁磚若發出空洞聲,那就可能表示內部已有空鼓問題;最後紅外線檢測,則是利用溫度分析技術檢測磁磚內部是否有脫落風險。

而關鍵措施最後一步——緊急應對措施,當發現磁磚鬆動或剝落時,應立即採取行動,包括以警示帶圍住危險區域,避免行人經過;通知專業技術人員,評估外牆狀況,決定是否需要進行修繕;如情況嚴重,應儘速聯繫管委會或區分所有權人進行整體修復。

修繕前應確認結構安全

外牆磁磚脫落應先確認原建築結構安全無虞,才再進行外觀整建修復。

當外牆磁磚已發生脫落,切勿直接修繕,應先確認建築結構安全,再選擇適當的修繕方式。而修復與改進建築外牆的方法,多數人熟知的便是全棟整建維護,即所謂的建築外觀拉皮,針對房屋外部以水泥塗料、磁磚或大理石重新整理,而拉皮的目標不僅是希望提升居住的安全性、延長房屋的使用時間,並提升質感,順帶也拉升不動產的價值。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除建築外觀拉皮外,還可進行局部修復及材質更新工程。前者僅就外牆局部剝落、裂損、鬆脫的磁磚敲除,採用原材質或類似材質進行修復,或改以色澤相近的材料進行粉刷美化;後者則是將整棟建築外牆磁磚更換為新型飾材,如石材或塗料。

除了外牆磁磚,室內地磚也常見膨拱、隆起與爆裂的情形,其發生的原因歸責於磁磚材質與來源,因不同類型的膨脹係數不同,若伸縮縫預留不足(建議2mm-2.5mm為最佳),就容易發生隆起或爆裂。

如若歸責於施工品質,依照各類不同材質地磚,因其黏著劑的選擇與拌合比例須適當,避免水分過快吸收影響強度;施工時確保黏著劑的水分適中,以避免過快乾燥導致黏著劑強度變差。

若是因氣候影響使然,如寒流來襲時,室內與室外溫差過大,導致地磚與建築結構變形不均,就容易產生擠壓情形。而外力影響也是有可能破壞磁磚,例如住宅周邊工程或地震引起的震動,就有可能導致地磚隆起。

常見修復三工法

當遇到以上林林總總原因導致磁磚毀壞,常見修復方式有三。第一,針孔灌注工法,該法適用於磁磚本身未破裂的情況,在磁磚表面鑽1mm小孔,使用高強度環氧樹脂填充,避免未來因熱脹冷縮再次翹起,但此工法須針對鑽孔處進行磁磚美容。

第二,磁磚縫灌注工法,主要針對磁磚間伸縮縫進行切割與修復,此方法不會影響磁磚表面外觀。第三則是隆起回貼工法,適用於大面積磁磚爆裂、隆起,需將所有磁磚重新鋪設,雖然成本較高,但能確保地面整體完整度。

最後,民眾選擇好宅時,應優先考量建築結構設計、施工品質與外牆維護計畫,以確保居住安全無虞,只有透過正確的施工工法、定期檢修及適當的建築維護,才能打造真正安全、耐用的建築,讓居住者都能住得安心、行走在外時也能更安心。

《住展雜誌》創立於1985年,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
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、新成屋資訊
以上文章未經授權,禁止擅自轉貼、節錄
官方網站:www.myhousing.com.tw
FB粉絲團:www.facebook.com/myhousingfan

相關文章

今日熱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