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台北華爾街外傳-一條靜巷 見證偉大城市延續

【文/住展房屋網】素有台北華爾街之稱的南京東路,早年因為金融、商辦群聚而崛起。近年國際趨勢帶回來的海外人士,更讓商辦、豪宅市場在此處發酵。在松江南京繁華地帶裡,吉林路寧靜巷弄,見證著這一切……

台北華爾街外傳-一條靜巷 見證偉大城市延續
許多金融機構、外商公司在一九六○年代進駐南京東路,使此處有『台北華爾街』之稱。

一個城市的崛起,仰賴大規模都市規劃、資金投入、產業發展;一個城市的偉大,則是由一代代市民的生活紋理堆疊出來。南京東路,這條在日治早期,原先是一大片水田的發展軸帶,經歷市街改造、資金投入、金融活動,以及常民生活的多重洗鍊,城市光輝在百年間,從北市西區,一路延展到了東區。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故事如果不從最古早時說起,至少也得回到一九六〇年代。那是一個壓抑的年代,卻也是一個充滿希望、振奮人心的年代。一九六〇年,中央政府制定了《獎勵投資條例》,透過租稅優惠吸引外資,歐美大國紛紛對台灣製造業投入大量資金,台灣經濟發展順利從『進口替代』邁入『出口導向』;一九六三年,台灣更出現戰後首次的出超,奠定日後亞洲四小龍的地位。

就是在這個時候,南京東路二至四段開始熱鬧了起來,一棟棟商辦大樓落成,載滿了金融機構、外商公司、星級飯店、百貨公司的活力,一切欣欣向榮。

站在路寬達四〇米的南京東路上抬頭,你會看到這些大樓的果毅線條,象徵著現代、理性,也象徵著自由、前進。他們說這裡是『台北華爾街』,城市正在崛起,擋也擋不住。

資金回流台灣 城市充滿自信

你是不是覺得,這個故事好像似曾相識?其實就是現在,我們也正身處城市再次偉大的關鍵年代裡。和那時有些不一樣的是,『讓城市偉大的,不再只是短暫停泊的外國人,更多的是回到家鄉、充滿自信的台灣人。』甲桂林代銷總經理陳衍豪表示。

回顧近年國際局勢,二〇一八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、一九年實施的『境外資金匯回專法』,以及二〇年爆發的Covid-19疫情,讓許多長年旅居在海外的台灣人、產業鏈與資金,同時返回了家鄉。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根據瑞士信貸(Credit Suisse)今年發布的『二〇二一年全球財富報告』,台灣去年共增加六〇.九萬名財富淨值百萬美元以上的富豪;展望未來,瑞士信貸更預估二〇二五年會增加至一〇三.一萬名,五年內增幅將高達六九.三%。

人回來了,帶來的資金,除了大規模挹注在由北至南的大小科學園區之外,也停泊在台灣的房地產市場。市場對於商辦的需求尤其與日俱增,南京東路的商辦大樓見證著這樣的趨勢,近期補漲程度十分明顯。

『商辦崛起,代表的是各大企業對一個地方經商環境、政策方向、人才專業的信心,大公司對台灣有信心,商辦近期才會如此火紅。』陳衍豪進一步說明。

蜂擁而至的大型企業、衣錦還鄉的公司高層,讓南京東路商辦更為容光煥發;在企業進駐的同時,返鄉的人們也得在城市中找尋合適的落腳處。

台北華爾街外傳-一條靜巷 見證偉大城市延續
甲桂林代銷總經理陳衍豪表示,國際局勢讓更多海外國人返鄉,帶動商辦需求崛起。

南京東路繁華 轉身卻是靜巷

很少人會想到,車水馬龍的南京東路二段金融商圈,松江南京一帶是人們最悠閒騎單車的地方之一。根據台北市交通局最新公布資料,捷運松江南京YouBike站,是全中山區租借率最高站位,排進全北市前十名。

『最舒服的地方,是可以慢慢騎車、慢慢走路的地方。』陳衍豪說。台北城的珍貴之處,不是高樓大廈的榮光,而是滿載城市底蘊的巷弄。走在赤峰街巷弄裡,看見舊街區風華與老屋改造小店的活力;走在羅溫汀街巷中,感受文人家屋的質樸韻味;走進民生社區,迎接你的,是整齊街道兩側成排的綠樹。

來到松江南京,你雖然置身高樓大廈與人潮熙來攘往之間,但一轉身進入吉林路巷弄內,卻又是另一種安適、寧靜的風景。這不是反差,而是兩種生活姿態的從容切換。從反射落日餘暉的帷幕大樓離開,漫步進吉林路巷弄,聽見長安國小孩子下課笑聲的那刻,你知道已經『到家』了。

台北華爾街外傳-一條靜巷 見證偉大城市延續
松江南京商圈車水馬龍,但吉林路巷弄氛圍卻安適、寧靜,吸引無數名流定居。

建設日新又新 底蘊永久留存

自南京東路崛起以來,吉林路巷弄就一直是無數名流安居的『家』,近年永陞、力麒、華固等建商,也都紛紛在此選址,逐漸將這裡打造成嶄新的豪宅聚落。不過,即使豪宅、豪辦聚集在松江南京區塊,吉林路巷弄內,卻明顯少了壓迫感。

有人說中山區南段的綠地少,但當你走在吉林路街巷、走在長安國中、長安國小旁,卻會看到成排路樹、校樹生機盎然,整個街區充滿綠意。

吉林路巷弄是經過時間淬鍊的優雅城區,名流發跡於此,離開故鄉到海外打拚,回國仍會想再回到熟悉的街巷中。陳衍豪說:『全世界都一樣,就像紐約、倫敦,離開的人,最終都還是會回到老城區。老城區有城市的改造、也有豐富的記憶,建設進去了,但底蘊會一直在。』

吉林路的雋永、寧靜,也吸引東騰機構近年購入十四巷內的「惠豐大樓」,推出在台北的第十九號作品:「序東騰」。除了區塊質感充滿歷史紋理,目前還留在基地上的舊建物,更是出自台灣建築大師高而潘之手。

台北華爾街外傳-一條靜巷 見證偉大城市延續
「序東騰」基地上的舊建物「惠豐大樓」,出自北美館建築大師高而潘之手,線條簡潔。

虔敬面對建築 傳承城市偉大

一九八三年,高而潘設計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建物落成,成為台灣建築的里程碑。「惠豐大樓」則在同一時期較早完工,簡潔的線條、等距的窗框、沉穩的綠色,同樣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典範。他過去受訪時曾談到,『用最簡單、普通的材料,做出最好、最新的建築』是他一生奉為圭臬的原則。這樣單純而崇高的理念,似乎和東騰一貫的堅持不謀而合。

東騰的建築美學,一向融匯了西方的現代性線條,以及東方的禪意。高聳沉穩、質樸雋永,是人們長期以來對東騰美學的印象。除此之外,東騰更重視與地方、土地的對話,談到原基地建物,「序東騰」的年輕建築設計團隊,態度顯得虔敬。他們說,要將高而潘的精神和巷弄底蘊保留下來。

他們問,建築大師早年是如何思考建築的?他們問,瑠公圳的水路是怎麼走的?他們問,城市紋理可以如何透過東騰,被好好留下?

從這些年輕建築師眼神中,我們幾乎可以確定,這個城市的偉大,正在被傳承下去:一個城市之所以偉大,是一個個先行者走過的軌跡堆疊出來的;偉大城市的傳承,則是透過一代代人、一個個新問題的提出,被逐步實踐出來。 繁華金融大街裡,寧靜巷弄中的老屋新生,綻出傳承的亮光,那是城市變遷中,最美的一刻。

相關文章

今日熱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