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與建築大師對談 建構與環境共融的房子-李文勝

【文/住展房屋網】說起李文勝,他在年輕剛執業時,先以作品「法鼓山雲林寺」便一鳴驚人,數次獲獎。之後,又以「天街樓景」驚艷於建築界。

李文勝的建築風格,沉穩、低調、內斂卻又不減風采,他強調建築應該融入當地環境,所以設計出來的房子總是特別耐看,而不會覺得突兀。李文勝建築獨到的設計與風格,讓不少建商趨之若驚。關於他的建築師歷程和設計理念,我們透過對談來讓更多人暸解,一個建築大師之路是如何走出來的。

李文勝設計的建築強調與環境和諧共融。

問:您為何會走上建築師這條路,跟成長背景有關嗎?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答:我從小就喜歡畫畫、喜愛探索新事物。而我孩提時住在基隆,是個有山有水的地方,自然環境上就很適合四處探索。所以,小時候自己一個人會四處跑,甚至隻身去海邊游泳;現在回憶起來挺危險的,想想還能活下來真是僥倖。(笑)

求學期間,有時會覺得課堂上教授的內容很乏味,因為台灣學校屬於填鴨式教育,只求答案正不正確,扼殺了天馬行空的創意。像國文課上教什麼詩詞歌賦、什麼鄉愁的,對一個小孩子而言很難領略箇中滋味,所以課本就成為我的塗鴨本,在紙上馳騁學業外的遐想。

國、高中起,因補習的關係開始往返台北市。當時走在忠孝東路上,心中總是浮現「天際線怎麼這麼平」、「建築如此單調」等等感覺。對於繪畫與建築的濃烈興趣,「要當建築師」的想法逐漸在內心中萌芽。

問:您執業以來連年獲獎,請您介紹最滿意的幾個作品。

答:現階段最滿意的作品是「天街樓景」、「法鼓山雲來寺」與「聯上涵玥」(交疊之屋)。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「天街樓景」是我較早的作品,就座落在忠孝東路上。剛接到這個案子時非常雀躍,沒想到求學時代的夢想即將成真,所以我告訴自己要「蓋一間讓人耳目一新的房子」。

「天街樓景」是李文勝早年代表作。

「天街樓景」的騎樓設計突破傳統樣貌,我們打造成類似天井的設計,加上人造燈光閃爍的手法,讓途經的路人由水平行走轉換成垂直視覺,而這個井既是「天井」、也是「天景」。匆忙的行人可以緩一緩,停佇並感受自然的美。

「法鼓山雲來寺」則作出更大膽的挑戰,當時台灣宗教建築清一色是斜屋頂。但我認為,以往宗教建築大多在山上,建築可以「出世」,而如今宗教建築已處於都會區,必需賦予它現在時空的意義,應轉為「入世」、融入當地環境,而不是千篇一律設計成與周邊環境格格不入的斜屋頂。在與聖嚴法師討論之後,決定放手去作嶄新的嚐試。

我們立足於現代建築思潮,重新詮釋傳統宗教建築,讓它保持莊嚴性,同時又具備創新設計。在「法鼓山雲來寺」中,我們考量到隔音,避免宗教活動干擾到附近居民。其次,我們也導入環保、節能等綠建築概念,每一面洞牆都是通風口,兼具通風和調節室內外溫度的效果,實現建築與心靈的環保。

李文勝用現代建築語彙,重新形塑宗教建築。圖為「法鼓山雲來寺」。

「聯上涵玥」(交疊之屋)則是考量山脈、西曬與周邊環境來雕琢立面,利用「交疊」的設計語彙來建構外觀和格局,並於室內創造「內庭」,使房子既有獨立也有交會的場域,利用這種特殊形式來演繹「二代宅」;二個世代住在同一間房子裡,能保持若即若離的分際。

問:在您的設計案中,為何很強調人與空間、環境的關係?

答:我認為建築物不是只有居住的功能,可以藉由設計讓它發揮更多可能性,使人居住、游走其中時可以沉澱心情、激發靈感,或者感到心靈上的愉悅。

舉例來說,在規劃室內格局時,我會把馬桶與浴缸分開,因為「泡澡是享受,不應該聞馬桶氣味」。又或者,泡澡處就要設計角窗,能邊泡邊享受風景。我認為這些設計是有必要的,就像吃飯需要擺盤、裝飾一樣;建築,也不應該只有單一目的。

問:您的設計風格是否已經定性,還是仍在改變中?

答:我的設計內容還在不斷改變當中。像近來我特別注重環保減碳,連建築工法也希望朝環保的方向走,追求低揚塵、低噪音、低耗能等等。

近期和潤泰合作的北投案,就是採取預鑄工法,預鑄料件先在工廠做好再送到工地組裝,這種做法會比傳統工法環保很多。雖然國人對預鑄建築接受度仍不高,但隨著缺工、缺料與物料上漲壓力增加,我認為未來產業界與消費者對預鑄的接受度應該會提高。

問:對於想進建築界的後輩,您有什麼建議?

答:建議莘莘學子們記住「守、破、離」三大原則。守是守住前人智慧,要打好基礎、擁有扎實的基本功;破是打破規範,不要讓自己的建築思維受到侷限;離就是要產生自我風格,但在追求創意之餘,還必需知道終端的需求,才能戰勝市場的考驗。

相關文章

今日熱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