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陳昱均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最新預測顯示,2025年台灣人均GDP將達38,066美元(約新臺幣124萬5千元),為22年來首度超越韓國與日本,經濟數據創下近年高點。然而,《大臺中房市交易動態資訊平台》分析,這波成長動能主要來自AI與半導體等出口產業,高薪族群受惠明顯,但一般製造與內需薪資未同步提升,民間消費力道偏弱;實價登錄與各都地政局資料顯示,成交量續縮、房價仍高檔盤整,投資客退場、自住客撐市的現象持續擴大。
主計總處預估,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超越4.5%、趨近5%,創近年高點。主計長陳淑姿日前表示,受惠AI、高速運算與半導體需求強勁,出口與企業投資動能延續,全年表現優於預期;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已達8.01%,上半年平均為6.75%,顯示AI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引擎。國際機構亦陸續上修預測,亞銀預估台灣今年成長5.1%、居亞洲四小龍之首,IMF則上調至3.7%
而根據中信房屋彙整六都地政局資料,2025年9月全台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合計16,075棟,較上月減少3.5%、年減幅高達29.5%,反映市場成交明顯降溫。其中台北市1,775棟、年減21.4%,新北市3,680棟、年減38.3%,台中市3,600棟、年減28.5%,其餘各都亦普遍下滑,顯示房市量能明顯收縮。不過,全台各主要都會區成交均價仍維持高檔,部分區域甚至持平略揚,顯示賣方與建商多採撐價策略,形成「價撐量縮」格局,市場轉入冷靜觀望階段。
《大臺中房市交易動態資訊平台》進一步指出,近年不動產相關貸款餘額佔GDP比重已攀升至54%以上,創下歷年新高,顯示資金仍集中於房地產領域;但整體經濟成長主要來自外需產業,內需消費並未明顯回升。主計總處資料也顯示,所得前10%與後10%差距持續擴大,財富集中效應浮現,這意味經濟成長雖亮眼,但紅利侷限於高資產族群,房市投資力道未見回溫。

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,全球經濟震盪與產業集中化,使「富者越富、貧者越貧」現象更加明顯。她分析,台灣高科技產業與股市表現突出,但受惠層集中於特定族群,整體購屋能力並未普遍提升,這也是為何成交量下滑、但價格仍具黏性的關鍵,「對一般民眾而言,雖然景氣數據樂觀,但實際感受卻未跟上,購屋決策反而更謹慎」。
她更分析,近期台股頻創新高,確實帶動部分高資產族群的資金移動,出現逢高獲利、轉向他處配置的情形,「這類資金雖仍有投資動能,但目前多觀望利率與政策走向,傾向短期避險或保留現金流,導致房市資金面趨於保守;過去資金寬鬆時,股市獲利往往流入房地產,但現階段資金輪動加快、報酬考量改變,房市已不再是首選」。
展望後市,徐佳馨認為短期房市難以靠資金回溫,真正支撐市場的仍是剛性需求。隨著央行信用管制與高利環境持續,購屋者更加重視自住價值與生活機能,預期市場將維持「價穩量縮」態勢。她強調,只要就業與薪資穩定,房市不至劇烈修正,但投資與短線炒作空間勢必收斂,市場將朝理性、結構性分化的方向發展。
延伸閱讀》
房市陷低迷、預售庫存暴增 購屋比為何跌到10年新低?
輝達成蔣萬安連任期中考:北士科T17、T18決戰11天!
高雄靠千億促參案翻身 台南想複製難度高
《住展雜誌》創立於1985年,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
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、新成屋資訊
以上文章未經授權,禁止擅自轉貼、節錄
官方網站:www.myhousing.com.tw
FB粉絲團:www.facebook.com/myhousingfan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