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朱福山
38歲那年,劉貞君在邁入不惑之前,曾思考,40歲以後的人生應該怎麼走。那時他主動前往請教房仲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,希望聽聽他的師父對「40歲後10年」的建議。
王瑞祺鼓勵他試著做包租代管,並提醒「我雖不能無所不為,但必有所為」,要把能做的事全力做好。
這句話成了劉貞君的人生轉折,也開啟他與租賃服務業的緣分。於是他投入包租代管領域,從一間間老屋與租客的故事中,看見居住的脆弱與希望,也逐漸確立自己在這個產業的使命——用專業讓更多人住得安心。

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」的承擔精神
多年後,他從業者成為領航者。中華民國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(簡稱租服全聯會)榮譽理事長林正雄回憶起兩人對談時,仍印象深刻。當時劉貞君說,如果政府政策與產業利益出現衝突,他「寧願犧牲個人利益,也要維護會員權益」;若政策方向失衡,他「必要時會走上街頭」。
林正雄笑著說:「正是這兩個見解,讓我決定全力支持他。」他形容劉貞君是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」的人——在制度尚未健全的新興產業中,仍願意承擔、推動透明與公平。
他認為,租賃住宅服務業不同於傳統房仲或建築業,它是結合政策與社會責任的新領域,必須靠勇氣與誠信,在混沌中建立秩序。

一張餐桌的故事,讓他決心留下來
劉貞君常說,他最初選擇這個行業,不是因為房子,而是因為「人」。
他回憶5年前剛進入租服業時,曾遇到1戶家庭:1對年長的父母與20多歲的女兒,3個人擠在中壢1間小套房裡。那裡沒有廚房,他們用大同電鍋煮飯、卡式爐煮菜。父親年紀大、身體不好,對自己無法讓女兒有獨立的房間感到很自責。
他說,那時趕緊協助他們申請租金補貼,因為身分條件特殊,可以爭取更多補助。最後在最短時間內,幫他們找到1間2房1廳的新家。
「搬進去後,我問那女孩住得怎麼樣?」她笑著說:「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吃火鍋,因為有自己的餐桌、有自己的廚房,終於能一起吃飯了。」她又補了一句:「我們不需要大房子,只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家。」
那一刻,劉貞君深受觸動。「對很多人來說,安居樂業是一個夢,但對他們而言,是遙不可及的現實。」他說。

制度化、專業化、社會化 三大藍圖啟動
昨(29)日,「中華民國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」在大直典華舉行第3屆理監事授證典禮,現場貴賓雲集——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、公園署署長王成機、國土署主秘歐正興、地政司司長林家正等中央官員皆親臨見證。
劉貞君正式接任理事長,並提出3大改革方向:「制度化、專業化、社會化」——建立全國誠信租賃資料庫、推動專業認證與教育訓練、深化與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,讓租賃服務業成為國家住宅政策的重要夥伴。他喊出願景:「讓台灣成為亞洲最具信任的租賃市場,讓租客有依靠、房東有保障。」

一場世代接棒,也是國家議題的轉捩點
根據主計總處統計,全台約有110萬戶、租屋人口突破300萬人,也就是每8人就有1人仰賴租屋生活的今日,租賃住宅早已不只是市場議題,更是「居住正義」的國家工程。
這場授證典禮不僅象徵公會交棒,更代表一場世代交替的啟動。年輕的理事長,帶著從租客故事中淬煉的信念,要把租服業推向制度化與信任化的新階段。
「不要問租屋市場能變成什麼樣,要問我們能為租屋市場做什麼。」他在致詞時這樣說。
在那句話裡,藏著他走過摸索、選擇留下、也選擇承擔的全部理由。
租服業或許仍在起步,但這一代的新領航者,正在為台灣的300萬租屋族,描繪一個真正能「一起吃火鍋」的安居時代。
延伸閱讀》
1坪換1坪,可行嗎?
從1坪換1坪,看都更的制度困境
與生命對賭的一場博弈,有房小白的老屋重建必備攻略
《住展雜誌》創立於1985年,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
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、新成屋資訊
以上文章未經授權,禁止擅自轉貼、節錄
官方網站:www.myhousing.com.tw
FB粉絲團:www.facebook.com/myhousingfan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