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住展雜誌】去年十一月十七日,「松山機場遷建及再生論壇」,邀請三黨總統參選人及縣市首長一起討論。國民黨、民進黨與親民黨,以及台北市、新北市、基隆市與桃園市均有派員出席。
其中,北市以外唯一出席的縣市首長,只有桃園市長鄭文燦。為什麼縣市首長中只有鄭文燦出席,鄭為何對這場論壇這麼重視?在這場論壇會後,各方代表異口同聲宣誓「北市天空解嚴,松山機場二○二○年前遷移!」,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?且看我們娓娓道來。
松機遷不遷 正反意見多
松山機場存廢,長年來是個極為爭議的問題。贊成遷移者認為,松機周邊鄰住宅區、油庫、基隆河,危險性高,班機起降不容有意外發生,否則易造成重大傷亡。這種主張在去年二月,復興航空二三五號班機空難後,引起社會關注與支持,並警覺到飛機墜落在住宅區是有可能發生的事。
反對遷移者則主張,松機具有軍事價值,假如兩岸發生軍事衝突,總統可利用松機「快速避難」,空軍更能利用松機指揮調度。再者,有些台北市民覺得保留松機,往返特定航線較為便利;若廢除松機,以後搭機都得到桃園機場,徒增困擾。另有人批評,松機遷移只是假議題,實際上是為了炒地皮。
|
台北市長柯文哲喊出「台北天空解嚴」口號,力主松機遷移。 |
行政院拍板 以BOT開發
松機遷移正反意見僵持不下,多年來討論都沒有結果。二○一二年間,交通部民航局擬定「松山機場整體規劃案」,當年十一月,行政院拍板核定執行。十一月底,交通部火速辦理「松山機場民航關聯產業廊帶開發案」公開說明會,共有一○八家業者出席,顯示民間企業對此案興趣濃厚。
二○一三年七月,「松山機場民航關聯產業廊帶開發案」定調引進民間資金投資,以BOT案形式招商,並舉辦公開展覽。截至此時為止,全案並未有太大阻力。松機開發案表面上看似一帆風順,沒想到九合一大選結果,竟打亂所有節奏。
交通部原先打著如意算盤,預計將松山機場土地規劃成航空訓練場地、興建國際觀光旅館、會議與會展中心、觀光商場等設施,擬定二○一五年中公告招標,是年底決標。
孰料二○一四年十一月,九合一大選結果出爐,台北市政局變天,柯文哲成為新科台北市長。柯文哲選前雖然同意松機遷移,但對原址開發案自有主張,對交通部版開發案不表認同。
北市不支持 開發案告吹
交通部民航局雖早就把「松山機場民航關聯產業廊帶開發案」(面積約五公頃,非松機全部範圍)都市計畫送交北市都發局審查,但北市都發局使出「推拖大法」,採取擱置不理的方式,讓交通部碰了軟釘子。
因北市都發局不審查開發案都市計畫,交通部無法繼續推動規劃案,更無法向民間招商。據悉交通部心急如焚,為了避免計畫告吹,積極與北市府溝通,希望北市儘快審查都市計畫。
同時,交通部次長吳盟也與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會面協商,表達交通部立場。然而,林欽榮清楚轉達立場,市府支持松機遷移,但不支持開發內容,等同拒絕交通部開發案。交通部找不到解套方案,只好宣布開發案流產,報請行政院終止此案。
松機的未來 柯想蓋公園
台北市政府到底要什麼?市長柯文哲又在想什麼?雖然柯文哲口口聲聲說:「松機遷建後土地要怎麼利用,需要經過公民討論。」但據暸解,柯心裡早有盤算。
據北市副市長林欽榮透出來的口風,北市有意把松機原址打造成「中央公園」,公園內闢建濕地,以應付未來多變的氣候。同時,原址規劃構想還有文化園區、中樞行政園區、國際創新園區等,並且有限度開發房地產。
事實上,台北市想在松機原址打造一個大型濕地公園的想法其來有自。柯文哲理想中,想把台北市打造成一座「海綿城市」,像「海綿」一樣吸收熱度,以減緩熱島效應惡化問題,因此預計廣建濕地公園來達成目標,第一個永春陂營區就已定案要改建為濕地公園。
北市沒土地 地主不甩你
不過,永春陂營區大部份土地是北市所有,開發自然較容易,而松機情況就完全不同。松山機場二一三公頃土地中,交通部民航局握有百分之四十一土地所有權,其餘為國防部所有,北市府並無土地。
如果把松山機場比喻成一家企業,則大股東是交通部與國防部,其中交通部股權達四十一%,另國防部掌握五十九%,而台北市股權比例是零。
有趣的是,雖然台北市沒有股權,卻握有生殺大權(都市計畫審議)。假如松山機場這家企業想要作任何開發案,都必須經過台北市政府點頭。這就是柯文哲能夠插手松機開發案的關鍵。
北市的態度,堅持按市府方案來走,否則就不放行。但交通部與國防部不是省油的燈,既然北市不同意交通部版開發案,那也不會奉送給北市。於是,僵局就持續下去。
柯文哲早已料到情勢會如此發展,所以總統大選前找來國民黨、民進黨、親民黨等三組總統候選人參與「松山機場遷建及再生論壇」;名義上是論壇,實質上是「背書大會」。只要大家都願意背書,未來不管誰當選,松機遷移就能獲得中央幫助。
辦首都論壇 邀各界背書
事情發展正中柯文哲下懷,各路人馬都同意松機遷移,尤其蔡英文所派的代表,更同意市府「松山機場二○二○年前遷移」的主張,柯文哲才在論壇後喊出「首都天空解嚴」的口號。
俗話說「有一好,就沒兩好。」雖然蔡英文同意松機遷移,但並未全盤同意北市所提出的「中央公園」開發方案。也就是說,即使綠營執政後,可能會提出新規劃,不一定會執行北市的中央公園計畫。
惟對北市來說,「確定遷移」是首要戰略目標,只要能夠遷走,後續如何開發都還能再談。為了達到戰略目標,北市不僅需要中央支持,還需要北北基桃縣市首長的奧援,尤其是桃園市長鄭文燦。
遷移的關鍵 竟是航空城
理由在於,松機遷移的一個重要關鍵,是桃園機場能夠容納松機原有運量(六一○萬人次/年)。然而,目前桃園機場胃納量幾近飽和,若要承接松機運量,必須興建第三跑道,以及等待第三航廈完工,甚至可能需要興建第四航廈來紓解緊繃的運量。
簡言之,松機能不能順利遷到桃機,第一個關鍵環節就是第三跑道啟用。惟癥結點是,第三跑道位在「桃園航空城」徵收範圍內,目前還未啟動徵收作業。若按目前官方時程,第三跑道完工最快也要到二○三○年,屆時松機才有機會遷移。
若照上述時程推定,「二○二○前松機遷移」肯定是個謊言,因為第三跑道根本無法完工。假如第三跑道能加快徵收腳步,那麼就能越快發包興建,松機就能越早遷移。
「提早徵收」說來簡單,做起來可不簡單。前已提到,第三跑道徵收範圍位在航空城計畫區內,而航空城區段徵收範圍甚大,徵收過程引來抗議連連。先前,反航空城、反迫遷、反未環評就徵收的民間團體反對聲浪高漲,還糾眾到行政院抗議。
|
桃園市長鄭文燦是最支持松機遷移的綠營首長,希望藉此促成航空城開發。 |
蔡、柯都表態 輿論悄轉向
但北市召開「松山機場遷建及再生論壇」,柯文哲與蔡英文挾帶高人氣,均表態支持松機遷至桃機,強化了第三跑道土地徵收案的「公益性」與「正當性」。之後輿論開始轉向,使反對第三跑道徵收的聲音銳減。
桃園市長鄭文燦,更是積極推動包括第三跑道在內的航空城徵收案,因為桃園土地徵收不只攸關松機遷移,更關係到航空城生死。去年十一月底前,桃園市已完成多達二十四場桃園航空城區段徵收預備聽證會,預計今年四月二十九日起,舉辦正式聽證會,以鴨子划水般慢慢推進。
柯文哲想要松機遷移,鄭文燦則想推動「綠色經濟版」桃園航空城,兩位縣市首長都想拚出一番卓越政績,想法不謀而合。而柯文哲力爭松機遷移,恰好推了最棘手的航空城徵收案一把,達到「魚幫水,水幫魚」的效果。
鄭文燦力推 航空城出運
由於鄭文燦競選市長前炮轟航空城土地徵收黑箱作業,許多人都誤以為鄭文燦反對桃園航空城,其實並非如此。鄭文燦先前接受本刊專訪,明確表示「反黑箱,不反桃園航空城。」
鄭文燦表示,前朝政府土地徵收黑箱作業,才會發生副縣長購地藉徵收謀利、民眾配發到祖墳土地等乖誕情事。他主張把徵收作業攤在陽光下,光明坦蕩推動航空城,帶動台灣經濟發展,促進桃園地方繁榮。
為了推動航空城,鄭文燦四處奔走,不僅親自出席「松山機場遷建及再生論壇」,更在選前取得蔡英文親口承諾推動航空城,並加碼提出在桃園推動「亞洲矽谷計畫」,讓航空城增加研發的面向。
總統選舉結果揭曉後,蔡英文在桃園狂勝十八萬票。鄭文燦興奮地在臉書上寫道:「將加速機場捷運與航空城計畫。」
從種種跡象來看,桃園航空城這回似乎「玩真的」。政黨輪替後,航空城計畫不僅不會終止,甚至可能加速開發腳步,而背後助一臂之力的,竟是松機遷移議題,這也是大家始料未及的。
耐震宅這樣看最好! 住展五大建議保命
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台南206震災之後,房屋結構安全與建築物耐震議題開始受到大眾關注。為了住得安全,市面上許多建案廣告訴求狂打「制震宅」、「耐震宅」、「免震宅」等形形色色的文字,讓很多購屋客霧裡看花,不知從何選起。先別急,看看住展房屋網企研室給您的五大建議,作為您購屋的好參考!
第一,購買制震宅之前應有正確的觀念,「不是有裝制震設備就是好!」房子加裝的制震設備如斜撐、阻尼器、制震壁…等等,都只是輔助的角色,最重要的是房子本身「建築結構與施工品質要好」,那麼制震設備才能相輔相乘,發揮最大效用。
假如建築品質本來就差,即使裝了制震設備也無濟於事。所以,別過度迷信制震宅,應該挑一家風評好、口碑佳的建商最為重要。
第二,挑好的建商還不夠,更要打聽營造廠的口碑。因為有的建商只負責土地開發、建案規劃等流程,並無營造部門,而是將房子營造工程外包,若建商沒盡到完善監工的責任,則營造品質是難以掌握的。
營造工程外包的情況並不罕見,即使國內老牌建商、或是龍頭建商,都有營造外包的例子。而營造若是外包給素質高的營造工程廠,品質比較沒問題,最怕的是層層外包,連工人人力都靠仲介層層轉包,而工頭找來的粗工又沒經過教育訓練就上工,現場施工品質就沒有保障。
第三,制震設備越多越好?答案可不一定。制震設備單價不便宜,有的建案只裝少少幾個,就用制震宅當噱頭,這種消費者最該小心。
然而是否裝越多越好?當然不是,制震設備應由專業人員裝設,並裝在正確的地方,並不是到處都裝、裝越多越好。一般購屋者並無足夠知識,判斷制震設備裝的數量是否足夠、或是裝設位置是否正確(包括有無正確施作),買方可要求建案銷售人員提供廠商名稱,並向該廠商求證。
第四,買了制震宅是否一勞永逸?答案是:「NO!」無論您買的是裝隔震墊的免震宅、或是裝了制震壁、阻尼器的制震宅,這些抗震設備都必須妥善維護與定期檢查。
尤其在大地震過後,社區應找專業技師前來檢查設備是否有損壞,若有損壞就要修繕才能發揮正常功能;若長久失修,那房子就和一般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沒兩樣,缺乏較高的耐震能力。
第五,難道我買不起制震宅就該死嗎?當然不是!一般RC(鋼筋混凝土)建築物只要「確實按圖施工、照建築法規要求來蓋」,建築結構就不會有問題,能夠承受大多數的地震,居住安全無虞。
所以,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建議,如果預算足夠,能買耐震係數高的房子當然最好。但若預算不夠,那麼挑一家品質穩定建商蓋的房子,即使沒有加裝制震設備也不致衍生問題,消費者毋須過度擔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