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住展房屋網/綜合報導】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(S&P)持續調降中國恒大集團(03333.HK)信用評等,近十日內更連降四級至「CCC」,等同於垃圾債券等級。雖然中國恒大10日股價上漲至5.85港元,但今年來股價已由2月高點的16.5港元蒸發逾六成。而恒大為了挽救公司財務,市場屢傳出將出售旗下業務換取經營資金,甚至傳出中國國企欲藉機入主,讓這個中國第二大的房地產企業搖搖欲墜。
中國恒大2020年全年營收達5072.5億人民幣(折合新台幣約2.18兆元),一度擠下萬科企業(2202.HK),成為全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。但2021年已痛失寶座,暫時落居第二。
雖然中國恒大家大業大,但背負的債務同樣可觀;在2020年債務最高峰時,債務金額突破8,700億人民幣(折合新台幣約3.74兆元),曾被譏為「全世界欠最多錢的房地產公司」,也因此遭到中國官方盯上。中國央行為了管控地產企業風險,於2020年祭出「三條紅線」措施,要求中國房企全面降低財務槓桿。
自2020年起,中國恒大開始啟動「降債」策略,但至今年中為止,負債金額仍高達約5,700億人民幣(折合新台幣約2.45兆元),中國政府監管機構頻頻出手嚴控中國恒大財務狀況。市場更傳出,恒大最大債主中國民生銀行暫停向恒大提供新的貸款。
關於中國恒大債務狀況,各界說法不一。有經濟學家稱其總負債恐高達1.8兆人民幣(折合新台幣約7.74兆元)。而《日經新聞》專欄更說,中國恒大債務規模達3,000億美元(折合新台幣約8.3兆元)。
由於恒大債務過多、現金流動吃緊,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在今年7月26日,以流動性狀況不佳等理由,將恒大及其子公司信用評等由「B+」降至「B-」。接下來二週之內,標普四度調降恒大評等,8月6日更把恒大及其旗下恒大地產、天基控股等公司信用評等降至「CCC」,同時把天基擔保及中國恒大發行的美元票據長期信用評級由「CCC+」降至「CCC-」,已與垃圾級債券無異。
近一年多來,恒大持續出脫旗下公司股份與資產換取現金,近日港媒甚至揭露香中國數家國企正與恒大談判,擬由國企入股恒大汽車、恒大物業。雖然出脫公司業務套現,讓恒大緩解燃眉之急,但恒大旗下「好貨」不斷被賣掉,手上籌碼似乎越來越少,能否渡過這艱難的一關,投資人都在看著。
推薦閱讀:
左手主張開放陸資 右手延長房貸助年青人?
限制陸資買房 不應與鎖國畫上等號
杭州今年以來 已賣地591億人民幣
肅殺的中國 為海外房市創造逃命財
投資無懼疫情 中國房市有信心

【更多精采內容請上《住展房屋網》官網www.myhousing.com.tw;《住展房屋網》官方粉絲團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yhousingfan。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