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現秒殺案 短線投資客重出江湖

【文/住展房屋網】儘管約兩、三年前,大台北都會區房價一度鬆動,但此走勢並沒有維持太久;由於持續低利加上資金依舊泛濫,短線投資客一直都在,只是在尋找最好時間,買進最適合標的,以繼續之前的操作。

況且,真正熟門熟路的投客,不會再傻傻操作中古屋或成屋,而是買預售屋(權利),趁著還沒交屋甚至沒開工前,就找到下一買家轉手賺價差。要知道,房地合一是課不到預售屋的;雖說預售屋也要繳納所謂財產交易所得稅,但實際上根本沒有操作預售屋的投客,會笨到跑去主動申報之。

於是,判斷短線投資客是否重出江湖,方法很簡單,只要觀察近期是否出現銷售速度奇快,甚至秒殺的預售案即可。如果有,且類似案例不斷冒出或增加,那麼就是短線投資(炒作)客重作馮婦的證據。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住展房屋網企研室稍早就發現,高鐵特區出現一宗秒殺案,據稱才公開一週就來了超過300組客戶,而且一下子就幾乎賣光光。而毫無意外,該案就是採取純預售制。還有,機場捷運A7特區也出現類似狀況。該區產專區內的預售新案,現場宣稱六月第一週開放客戶參觀後,來客組數就衝到200組以上;雖然人氣不比竹北高鐵案,但來客量一樣驚人,且成交比更高於十比一,代表每十組來客,就至少能成交一戶。

或許有人會說,來客數多或銷售飛快,不見得就是(短線)投資客的傑作。這樣說是沒錯;但要知道,一般而言,剛性自用客是不會在看屋當日就決定購買,頂多只下訂。更何況預售案是無法看到實物的,故一般情況,也不是自住,特別是首購族的主或首要選擇。

更重要的是,以上兩案規模都不小,A7產專區案更是超過1千戶,因此極高的銷售速度,更是不尋常。兩案都宣稱先前醞釀許久、累積不少客戶資料,但就算如此,也不大可能在還沒看到產品規劃,甚至價格的情況下,就決定一開盤馬上進場下訂。會有這種行為的,十之八九是套利賺價差的投資者。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對他們而言,產品規劃不是重點,坪數大小不要緊,甚至價格高低也沒差,唯一重點是,要能以低價先卡位(僅需負承購權利金),等待下一買家接手賺價差,以小搏大,賺取更多的買賣價差。這其實就是之前大家常說的紅單買賣;前些時日政府大力打房,讓他們暫時蟄伏。但這類人從來沒有消失,只是在等待時機重出江湖;而他們如今再度浮出水面,也打臉了央行等單位所稱,目前房市買方仍以自住、剛性消費主為主的說法。

相關文章

今日熱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