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動輒放言「打房」絕非明智之舉

【文/住展雜誌】猶記天龍國市長五年多前甫上任不久,針對媒體詢問對打房的感想時,曾頂了一句,「打房,打誰的房?」妙哉,此言。一般人以為建商賺很多錢,房價炒高了,獲利的都是他們。只要一打房,建商們的暴利就消失了,從此大眾安居樂業,居住正義得以實現,經濟泡沫隱於無形。事實不然,打房真正遭殃的,正是升斗小民,市井散戶。

譬如有受薪族,或做小買的自由業,省喫儉用七、八年十年,存得四百萬元。在某個時機看上一戶房子,咬著牙買下來,總價一千萬元。三百萬元自備款,一百萬裝潢和家具,如是這般晉身有房階級。不久,官員一聲令下全面打房,於是房價掉了一至兩成。前述這位辛苦儲蓄的有殼小民,資產淨值被打掉一半,三百萬元只剩一百五十萬。

倒楣吃虧的不衹是他,全台島南北,所有自用住宅屋主,辦公室企業主,因房價「下修」一至二成,財產淨值跟著縮水。擔心房市泡沫而痛下殺手,到底對抑不對,誰說了算?市場機制不管了嗎?破壞機制的行政手段,往往收不到成效,卻帶來許多負面作用。不是說首爾打房兩、三年,仍照漲不誤,案例就在眼前,何必故蹈歪轍?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為取得打壓房市的正當性,官員說,房地產才不是什麼火車頭產業,房市大旺,只會擴張信用,對經濟沒啥益處。在此不禁想請教這位大官,哪個產業才算火車頭工業?AI?IC?三C?家電?成衣?汽車?鋼鐵?水泥?木業?金融?除了建築營造,還有什麼產品是需要兩年?三年,甚至更長的時程才能生產完工?材料又如此多樣性?

再說,即使不算火車頭產業,就可以任意打壓嗎?政府打過汽車業?機車業?觀光業?水泥業?金融業?廣告業?三百六十行,都是百姓維持生計的依靠,怎會有打壓的念頭呢?倘偌擔心房貸泡沫,關心呆帳危機,何不從督促金融保險業者下手?畢竟,想推行八成房貸,九成房貸者,都是行庫那一方,而非自願揹長期貸款的屋主大眾。

據統計,一生買一次房子的人最多,買兩戶、三戶或更多者,自然較少。但買保單一張、兩張、三張……,買車七、八年或十年換一部;機車更不用說,今天被偷了明天就買新的。而購屋滋事體大,得長久存錢,還要長輩撐腰,到處打聽看宅。如此周折買下一房,還沒交屋,房價卻直直落,豈有此理。自住者不一定期望了會漲,但絕不希望買了就跌!

大官又說,房市現況無法呈現空屋存量甚大,故扭曲供需機制,此言乃外行人見解。不動產特點厥在於區段地點獨特,否則偏區恁多賣不出去的建地,何以無人聞問?而都會區建地再高價也被搶購。餘屋多寡和市況冷熱無關,此乃常理;試問,誰能要求甲建商等候乙建商的餘屋出清後才能推案?前已言之,市場自有機制,人為徒增困擾!

民代終於探頭關切,官員只好打馬眼,謂非刻意打房,而是講述房貸現況和建商推銷手法,可能導致信用膨漲。當然,在商言商,賣樓高招代代有。像股市各上市櫃公司的法說會,內容虛實難測,唯賴股民自行判斷。房地產的供需亦然,買後行情漲跌,風險盈虧自負。但絶不宜有外力打壓,尤其是政策施為,栽在昏官手裡,誰能甘服?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相關文章

今日熱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