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住展雜誌】目前缺工已逐漸在許多工地發生,
使營建業面臨新挑戰。
台灣的幾次自然災害中,許多倒塌的房屋是人為因素導致,
唯有創新工法提升,
可增加安全性與效率,更可促進產業升級。
全球人口快速高齡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議題,人口老年化及少子化儼然成為全球人口變遷趨勢,加上人們對於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的嚮往,導致世界各地出現需要付出更多勞力的營建勞工短缺問題,根據聯合國人口與發展委員會會議發布的世界人口趨勢報告指出,預估未來到二○五○年時,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十五億,相較二○一七年七億的老年人口,高出許多。
少子化 營建業大缺工
因人口漸少及老化的情況下,越來越不容易找到願意踏入營建案場施工的工人,而且未來營造工程的複雜性與規模將更趨複雜,傳統營造業運作的方式將無法負荷現今多變的建築樣貌。經研究台灣發生的幾次大地震,從中可以發現有很多房屋倒塌的情況有絕大多數是因為「人為因素」造成施工品質不良,唯逐步開始採用「創新建築4.0工法」,才是未來營建產業的主流趨勢。
預組、預鑄可減人力
「創新建築4.0工法」,透過在工廠預先加工的鋼筋配件化之組件、預組、預鑄及機械吊運能量,以減少工地現場施工人力、降低施工勞力及施工技術性,可大幅解決建築技術工人力不足之問題。如「鋼筋預組工法」、「鋼筋混凝土預鑄工法」、「系統化鋼筋工法」及「系統模板工法」等,以下針對「鋼筋混凝土預鑄工法」來做簡單介紹。
「鋼筋混凝土預鑄工法」是將結構單元預先在預鑄工廠內採用系統化鋼筋配置,先行精準且確實的施作鑄造完成,有效強化房屋結構安全。其施工品質較傳統工法可有效的控制,包括梁、柱、版等主要構件,在技術上均可以使用預鑄方式生產,並經過完備的混凝土養護措施下,達到結構設計要求之混凝土規定強度後,即可經由拖板車載運至施工現場,交由吊裝設備將預鑄構件按照規劃的位置編號安裝定位。
RC預鑄工法優點
節省施工工期:鋼筋混凝土(RC)預鑄工法的特色是將結構構件先在工廠生產,養護完成後運送至工地吊裝接合,省去現場模板支撐及養護時間。當工地進行開挖時,可同步在工廠生產製造預鑄構件,待地下結構體完成後,地上結構即可進行預鑄構件之安裝組立。
工期較穩定:無傳統工法現場高架及搭設鷹架的作業,受外在環境天候影響較小,工人在反覆施作熟練後,可提升施作效率。
 |
預鑄構件於工廠生產及灌漿完成。 |
降低風險 改善勞安
另外,專業預鑄工程廠商亞利預鑄工業苗勵青襄理表示,傳統工法施工現場材料堆置將產生倒塌風險,鋼筋、模板現場於高處組立,混凝土澆置時強度不足的坍模風險,施作過程可能存有墜落之意外疑慮。而「鋼筋混凝土預鑄工法」於預鑄廠內施作,材料統一控管堆置,鋼筋裁切、彎紮有固定操作人員及管理,且現場不需使用傳統木模,採用系統模板無撐材,降低倒塌風險。構件於預鑄廠內單元施作,又不需現場拆模,可大幅改善並降低高處作業風險,利用自動化機械設備及重型吊裝設備,完成每個預鑄構件的生產及吊裝,改善施工現場的勞工安全問題。
對於世界各地營建工程人員數量結構的不斷改變,工程技術人力逐漸短缺,加上工安環保的要求下,追求更精密、品質更優良、施工環境更安全環保的工法勢在必行,唯有將建築工程推向鋼筋系統化、工廠預鑄化,才能讓建築品質更上一層樓,建造出安全又舒適的好建築。
 |
預鑄場內統一控管材料,鋼筋裁切、彎紮有固定操作人員及管理。 |
作者:戴雲發
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
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
以房養電好賺?綠能屋頂阻礙多
【文/住展房屋網】近期宜蘭出現主打「房子會賺錢」的大樓案,表示透過在屋頂加裝太陽能板,建物一年能獲得4萬多元的售電收益,成為推案潮中的亮點。事實上,綠能屋頂相關計畫推行已久,最新政策屬行政院推動的「綠能屋頂全民參與」,以民眾零出資、政府零補助為原則。由地方政府遴選的營運商協助民眾設置屋頂太陽光電系統,並由營運商以「電能保證收購費率」長期維持營運20年。
綠能屋頂產生的電力會優先給參與民眾使用,剩餘電力則會由營運商一次性購入,轉賣給台灣電力公司提供企業等用戶。根據規定,營運商需分享至少10%躉購費率回饋金給民眾,並另外回饋3%的躉購費率給地方政府成立綠電發展基金。
對民眾來說,鋪設太陽能板不僅能獲得被動收入,還能使住家在夏天時相對涼爽,看似益處良多,但要使用政府計畫,在自家屋頂鋪設太陽能板並不容易,不僅申設流程複雜,營運商的意願也是關鍵。
因營運商在選擇架設太陽能板的地點時,除了要評估氣候變化以及日照量,還需考慮天災如地震、颱風對太陽能板帶來的損壞,以及日常保養成本,其中對營運商最重要的,就是關係收益的可設置光電容量大小。
像是在小地坪的華廈,能鋪設的太陽能板有限,使得廠商投標意願低;至於屋頂範圍大的集合住宅,固然空間足夠,卻往往難以取得居民共識,以致計劃卡關,一來一往,拖慢計畫的推廣進度,也讓2025非核家園的政見,顯得更加難以落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