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市社會住宅及住宅補貼政策未來展望論壇於昨(23)日登場,市長張善政指出,桃園是非常年輕的城市,人口接近230萬,普通家戶數約88萬戶,住宅存量約90萬戶,理論上住宅供給面仍能供應現況需求;另方面,桃園房貸負擔率約33%,遠比雙北低很多,而全市平均屋齡約27年,也是住宅屋齡最年輕的直轄市,從各面向來看,桃園的住宅問題較小,但這僅是從數據表面來看,執政團隊必須要能夠超前部署,著眼桃園的未來發展進行規劃。

張善政說明,桃園人口成長快速,年輕人不斷移入,桃園也是台灣最大的工業城市,工業產值及員工數是全國第一,因此青年及勞工都把桃園視為未來的家園,市府必須要未雨綢繆,替他們設想未來的居住環境,即使目前的住宅供需能夠維持,但未來需求是成長的,必須事先為社會住宅政策打下好的基礎及方向。
張善政進一步表示,市府與文化大學、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簽訂合作備忘錄,就是要借重其長才,為桃園的住宅政策建立長治久安的評估機制,讓住宅政策往下推動時有所依循,強化政策背後的數據支撐力,並在評估過程中,納入使用者反饋及規劃未來願景,讓政策執行更完善。
桃園社宅3大方向:「全齡照顧」、「人人安居」、「宜居桃園」
張善政指出,桃園社會住宅政策以「全齡照顧」、「人人安居」、「宜居桃園」為3大方向。在「全齡照顧」部分,將延長社宅續租期限,弱勢族群6年租期屆滿,可再續租6年,總租期為12年;而長者12年租期屆滿,至少可再續租6年,總租期最少為18年。張善政補充,如育有未成年子女兩人以上,或是老中青三代同堂,優先開放10%社宅提供申請,也就是說,這類市民可以更快分配到社宅,因此家中有小孩、老中青共住、長者及弱勢,桃園都會照顧到。
張善政說明,「人人安居」部分,包含「高齡友善換居」、「租屋居家安全」及「無界限醫療」等面向,長者或許自己有房子,但可能較老舊或沒有電梯居住不便,可換居至社宅,將自己的房子交給市府包租代管;另外加入社宅包租代管之物件,皆須加裝滅火器、警報器、強排熱水器及瓦斯漏氣偵測器,並納入補助項目,把安全細節顧好、強化居住安全。最後,社宅也會與醫療機構合作定期進駐或遠距及視訊醫療,長者不一定要離家才能取得醫療照顧。
張善政談到,「宜居桃園」部分提供5大照顧,照顧「租屋族」,採取「輪候制」隨到隨辦,加強效率;照顧「經濟弱勢」,將社會住宅租金分級從5級調整為6級,多加一級來照顧到絕大部分弱勢對象,凡是每月平均所得低於本市最低生活費5成者,租金調降至市價的2-4成,並針對經濟弱勢户研議社宅租金與租屋行情脫鈎機制,讓社宅租金維持穩定,不會隨著租金行情上漲。

張善政也說,「宜居桃園」部分也包括照顧「社區鄰里」、「勞工」及「新住民」,將引進社區服務資源及活動,建立友善社宅鄰里,並規劃在工業區周邊規劃興建社宅,或協商科學園區擴建時也應闢建足夠的住宅區和生活機能,讓勞工不只是有房子住,通勤時間也在合理範圍內;另外,只要家庭成員為我國國民,新住民即可納入政策戶資格,可以申請入住社宅。
針對住宅政策未來展望,張善政提到,雖然興建社宅有預算限制,但品質不會受限,會以新的理念與建築工法來興建社宅,並引進租賃家具等循環經濟策略,在綠色建築及淨零碳排上有所貢獻;此外,市府會推動以「多元取得」方式設置社宅,從土地到蓋房子的來源要多元化,將評估榮民之家、公教住宅轉換為社會住宅的可行性,以期達到4年內興辦社宅1萬戶的目標。最後,落實「智慧化管理」,推動包租代管線上服務,導入智慧收發、智慧門禁、遠端秘書等功能。
興建「可負擔住宅」讓房價更加合理 也讓市民有合理的宜居環境
張善政表示,除了興辦社宅,市府也希望興建部分「可負擔住宅」,在都市計畫整體開發時,找尋適合用地,規劃分散式、中小型規模的可負擔住宅。張善政說,分散式、小型住宅的好處,是土地較容易取得、且造價成本較合理,因此房價自然可以更加合理,也讓市民有合理的通勤時間、學校、醫院等宜居安老的環境。
張善政並指出,市府將針對不同條件提供配套方案,滿足市民居住需求;針對購屋需求者,進行都市計畫整體開發可負擔住宅;針對租屋需求者,增加社會住宅供給、提供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;另外,自有住宅者也需要協助辦理都市更新或提供修繕補助;最後,以政府角色介入調控,維持社會住宅租金穩定、優先照顧社會弱勢等,維護居住權益。
延伸閱讀:
五年內房市 最具增值潛力 桃園城市發展向西行
航空城夠給力 桃園公告土地現值大升7.64%
好野人集資40億搶中壢忠孝段土地 刷新桃園今年記錄

《住展雜誌》創立於1985年,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
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、新成屋資訊
以上文章未經授權,禁止擅自轉貼、節錄
官方網站:www.myhousing.com.tw
FB粉絲團:www.facebook.com/myhousingf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