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房屋稅收增 不等於房市回溫

【住展房屋網/綜合報導】日前財政部公佈最新房屋稅徵收狀況;2018年實徵稅收為786億,六都則共620億,其中雙北、高雄都超過100億。另外,自用房屋數2018年較2015年增加約9萬戶;六都中以桃園市增加5.5%最多,新北、台中、台南也都增加2%以上,台北市則反減4.3%。

對以上的官方數據統計,住展房屋網企研室發現,各媒體的解讀南轅北轍。工商時報把重點放在實收稅額本身,強調六都中有三都稅收都逾百億,據此宣稱房市已回溫;但自由時報則把重點放在應稅房屋戶數上,更揭露北市僅持有一戶及二戶以上者的增減情況,據此強調首善之都房價仍高,對首購族依然不友善。

住展房屋網企研室則認為,單從房屋稅收增加,就斷言房市復甦或回溫,確實有商榷的餘地。房屋稅收增加,主要是課稅標的大增,加上(房屋)評定現值拉高;然房市回溫,應該是要看交易量(是否)回升,因此反而要觀察土增稅或房地合一稅收,才能看出端倪。

- 繼續閱讀,請向下滑 -

當然,(房屋稅)應稅標的增加部分,確實可能和景氣有關。但再進一步看,北市(應稅)總戶數卻比三年前減少超過4%,和大趨勢背道而馳。另外,僅持1戶者,北市近三年也僅增加5.5%,持有兩戶者卻增加超過兩成。

這說明的是,房價居高不下之台北市(甚至可包含新北市一線區),早就趕跑房市首購族,主流房市買家大多是置產投資族群;再從北市高齡化最劇、桃竹人口相對年輕,也能得到佐證,年輕首購族已經紛紛轉居房價所得負擔相對合理的桃園和新竹,這樣的發展,當然絕非市場復甦回溫時會看到的景象。

回到整體房屋稅收本身,該稅性質和交易或營業利得稅並不同,不能光看(房屋)稅收增加,就斷言市場好轉或回溫,這絕對是不正確的歸因。房屋稅收增加,是課稅標的(房屋戶數)增加,但這主要是這幾年官方陸續祭出許多限縮措施,使得先後出現搶照及交屋潮,才讓房市供給量大增;何況,房屋評定現值也在這幾年大幅調升。

而扣除這兩項短期因素後,就會發現,就算房屋稅收數據呈現亮眼成績,但其實房市還是處在盤整階段。尤其,基於房價所得比持續居高不下,長線來看,也不容過度樂觀。

相關文章

今日熱門